2017年10月19日下午16:10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杨念群教授应邀在我院01402教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的学术报告。历史学院副院长张焕君教授、我校戏研所姚春敏教授及我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张焕君教授主持,张老师对于杨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
杨教授从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思想的演变出发,结合自己的相关论著为同学们讲解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杨教授首先以自著《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为例,指出要将碎片化的历史与政治、文化、整体中国的近代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突破以个人为中心研究历史的弊端。对于思想史提出的思想要与行动有关,杨教授认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最大问题是受中国哲学思维的影响,思想史研究要关注地区思想的独特性与行动性的联系,同时关注整体性与局部性。他进一步以湘学曾国藩为例,提出了“行动儒学”。
杨教授在谈及政治史、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时指出:作一个更普通的人的历史是社会史兴起的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史研究要扬长避短,政治史研究要改变方法;两者既要保留传统又要开辟新的领域;强调协调上层逻辑与地方逻辑是未来历史学最重要的任务。接下来结合自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
杨教授就“新清史”的挑战提出了正统观,结合自著《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就史料问题进行了讲解,指出史料应该为问题服务,“发明重于发现”,要学会发明旧史料。
最后杨教授总结:社会史与政治史研究的新趋向不仅仅是从个人研究到群体研究再到比较研究,而且要吸收社会史研究的经验,重新审视政治史研究,重回英雄史观。
提问交流环节,在座师生就“新清史”概念的来源、政治史的定义以及区域史研究、史料运用等问题与杨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通过杨教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解,在座师生对于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有了深入的了解,获得了观念上的启迪。(文∕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