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下午3点,我院在01402多媒体会议室正式启动了第二季“山右历史讲谈会”学术沙龙。会上,我院副院长张焕君教授首先就上学期“山右历史讲谈会”学术沙龙系列讲座表现出的学术新进、锐气十足的劲头表示肯定,他强调,“讲谈会”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教师学术共同体的培养,更有利于通过这一形式与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为研究生提供史学思维,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思考、组织与运用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张老师就上学期“讲谈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鼓励各位老师以及研究生在相互切磋、争论中发现问题、激发思想,并表示对第二季的学术沙龙充满期待。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各位老师以及学院其他专业部分青年教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谈会”,讲谈会由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研组组长王惠荣教授主持,夏文华副教授、贺文乐博士对主讲人的论文进行点评。
“讲谈会”仍然采取第一季的“主讲——评议——互动”模式。本次学术沙龙的开坛之讲,由李常宝副教授主讲,题目是《抗战期间中共太行根据地小学教员生存样态探微——以襄垣县为中心的考察》。李老师首先就其文章的写作动机、选题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该文建立在二元对立背景之下,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及意识形态展开思考,文章选题在山西,主要由于该时代该地区的矛盾突出尖锐,小学教员符合知识分子成分且人数众多,利于展开书写并具有代表性。文章主要从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小学教育掠影,小学教员教育对象的实况分析,小学教员的日常工作、生存环境、从业心态及价值取向五个方面对襄垣县的小学教员群体进行了总体概括,以展示该群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变化以及对施教对象产生的影响。
夏文华副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文进行了逐段逐句、细致入微的点评:第一、选题。文章以襄垣县为中心展开考察,襄垣县是否能反映太行区的整体情况,襄垣县的典型意义如何体现,这一问题应做出特别阐明;第二、内容布局。文章将小学教员的复杂心态及其对下一代的形塑问题作为重点,但对这一问题并未进行深入的挖掘。文章的部分段落内容是否应放在某一标题之下应进一步考虑;第三、行文措辞。部分语义表达不明,容易让读者产生疑惑与误读;第四、其他细节问题。
贺文乐博士指出该文研究视角新颖,通过小学的集体教育出发难能可贵,更肯定了李老师的问题意识。但文章中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育对象与教员关系描述不清。该问题主要集中在文章第三部分;第二,公立教员与私立教员的心态有何不同,文章并未做出表述;第三,细节问题。文章中表格众多,但对于表格的分析较少。文章主要使用档案资料展开论述,可选择回忆录、地方志、文史资料等充实文章内容等等。
两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引起了在座各位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光梅红老师建议文章中对教师的来源问题进行表述,该小学教师群体在时代背景下如何变化也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张明老师指出文章史料充足,但主要集中在客观史料之中,忽略了对于教员心态的考察。王惠荣老师表示该文极易引起知识分子读者的心灵共鸣,文章选取年代特殊,结论精彩。上官定一老师提出以1942年整风运动为界,可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
在师生互动环节之中,研究生同学踊跃提问并发表看法,主要就小学教员群体的工资待遇、生存样态、文章布局等问题提出疑问,李常宝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对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中肯建议表示感谢。李老师表示在接下来的修改过程中,会吸纳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
最后,“讲谈会”主持人王惠荣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此次讲谈会学术氛围浓厚、气氛活跃,在一讲一谈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尽管各位老师研究方向不同,但应始终保持求同存异之心,以实现学术共存。同时,她提醒在座的研究生同学,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多加思考、不断完善。作为本学期“山右历史讲谈会”学术沙龙的开坛之讲,此次讲座树立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为第二季“山右历史讲谈会”开了好头。
附:
“山右历史讲谈会”(第二季)仲春清话
春日载阳,合射辟雍。设业设虡,宫悬金镛。春气弥漫之时,万象更新。君子振衣而起,敏而能行。读书问学,正在此时。去岁清寒,自秋历冬,山右历史讲谈会,夫子九人,先后登坛主讲,各呈心得,人皆年少。执经问难,其间或有耆宿,胜义迭出,无非老成。同道相询,面赤心热,机锋所至,豁然开朗。更有香茶瓜果以怡情,后生学士以助兴,人间尽可尘嚣,读书已是至乐。
学术共同体之兴,最需恒久之力。去岁余兴正浓,年后一拍即合。同志诸君,踊跃而起,第二季讲谈会应运而生。规制如旧,仍是一人主讲,一人主持,二人点评,研究生提问。同行研磨,师生切磋,世外之乐,尽在其中。孟德有句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杏坛论道,演礼辟雍。仁风义方,龙虎激荡。盛会自古难逢,驻足君子,岂有意乎?候门小子,当洒扫以迎。
谨再序。